證券時報網
李映泉
2025-07-04 17:57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美聯儲降息“靴子”落地,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進入新一輪降息周期。國際金融市場環境的持續改善,不僅有助于拓寬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還有利于推動宏觀政策協同發力。
從直接影響看,美聯儲降息后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利差收窄,緩解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壓力。中美利差倒掛幅度收窄,人民幣匯率穩定運行的基礎更為堅實,為我國實施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帶來更大操作空間。
當前,我國經濟穩定運行仍面臨一些挑戰,需要加強逆周期調控。正值全球貨幣政策進入寬松周期,謀劃出臺總量或結構性貨幣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既有空間也有必要。從近期市場觀點看,實施新一輪降準、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降,推動信貸成本平穩下行直接且有效;通過降息、降準等方式緩解銀行負債端成本壓力,引導銀行有序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減輕居民還貸壓力,同樣值得期待。
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并非僅有降息、降準兩個選擇,更不止于貨幣政策。隨著我國匯市、債市壓力減輕,財政貨幣政策的協同發力空間同樣增大。比如,人民銀行可以在公開市場買入國債增加流動性投放,財政部亦能夠適當加快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此外,利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增發國債等增量措施均有空間。
新一輪降息周期剛剛開啟,美聯儲就已釋放出未來繼續擇機降息的信號。若外部環境隨之持續改善,我國謀劃出臺增量政策的窗口期有望相應延長。這意味著增量財政貨幣政策未必都在短期內傾盡而出,但政策職能部門可以提前做好增量政策的研究和儲備,并把握外部形勢變化相機抉擇??梢灶A見的是,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內生動能的持續修復,疊加外部環境改善,各項宏觀政策效能持續釋放,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有望進一步鞏固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