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消息,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有望實現小幅同比增長。
其中,華為預計將同比增長12%,成為該季度中國市場的銷量冠軍。而蘋果憑借iPhone 16 Pro和Pro Max機型,預計將實現同比增長8%——這將是蘋果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部分智能手機品牌二季度銷量數據 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僅有一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其余季度跌幅最高達13%。今年第一季度,蘋果更是成為唯一一家出貨量下滑的主要手機廠商。
IDC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7160萬部,同比增3.3%,高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1.5%的增速。前五品牌中,小米出貨量1330萬臺,同比增長39.9%,出貨量和增速均排名第一。第二至四位分別是華為、OPPO和vivo,這三個品牌的出貨量也呈正增長。蘋果位列第五,出貨量980萬臺,同比下滑9%。
圖片來源:IDC
iPhone的轉折點出現在第二季度:4月iPhone銷量止跌回升,5月蘋果主動調整產品價格,一周后恰逢中國618電商購物節大促,折扣力度疊加政策補貼,直接刺激了消費需求。
Counterpoint Research副主管Ethan Qi表示,“蘋果在5月份對iPhone價格的調整恰逢其時,比618購物節提前了一周。”Qi補充道,蘋果公司在銷售期間占據了榜首位置,其三款iPhone產品成功躋身暢銷產品榜單的前半部分。而實際的618促銷期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大部分增長發生在5月份。
此次iPhone銷量增長,除得益于5月以來一系列促銷活動外,iPhone 16系列,尤其是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機型的強勁表現也成為重要因素。
蘋果在今年年初還發布了iPhone 16e,這款低成本機型幫助蘋果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中端市場吸引了更多注重預算的買家,提升了整體銷量。
不過,分析師也指出,盡管iPhone在中國市場出現增長,但未來仍面臨挑戰。
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長溫和,消費者對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高端商品的支出更加謹慎。在這種環境下,補貼和促銷已成為維持銷售的重要手段。如果計劃中的補貼削減措施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動機,2025年下半年的增長可能會放緩。
同時,蘋果在中國面臨著激烈競爭,小米、OPPO和vivo等品牌以更具優勢的定價和各種新功能瞄準價格敏感型客戶。蘋果亟需在9月拿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來爭奪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