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進入下半年,股市將會如何演繹,明星私募發布的最新預判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近日,多家明星私募發布的最新市場觀點顯示,其對后市態度整體都較為積極。
證券時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淡水泉在近日發布的最新投資月報中稱,今年上半年市場的鮮明特征之一,是避險思維讓位于機會思維,這與前兩年的情況存在明顯不同。上半年,市場交投情緒明顯好于去年,A股日均成交額維持在1.3萬億元以上,超過去年下半年的1.2萬億元,更遠高于去年上半年的0.86萬億元水平。市場活躍度的提升,也意味著賺錢效應有所顯現。此外,市場機會的廣度較之以往也明顯擴大。目前,具有稀缺性成長風格的資產受到了市場資金的追捧,估值對于盈利的敏感性大幅提升。
展望未來,淡水泉認為,市場中的新興成長機會有望從當前共識度較高的新消費和創新藥板塊,進一步泛化到科技和周期工業領域。淡水泉看好人工智能(AI)產業鏈、國產半導體設備、芯片等科技方向的投資機會,也關注基于新技術突破帶來的高端制造企業的成長機會。同時,該私募還保留配置了少數具備周期成長屬性的龍頭公司,與新興成長主線形成補充,一旦宏觀經濟出現持續反彈,這類策略向上的彈性動能也會較為明顯。
和諧匯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鵬在投資月報中表示,6月的外部環境并不太平,在以伊沖突升溫、美聯儲政策博弈等外圍因素擾動下,中國資本市場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A股、港股同步走強,市場情緒保持了相對樂觀。還有積極的一面是,中美經貿關系呈現持續緩和態勢,國內經濟基本面將是下一階段行情更為關鍵的變量。
聚鳴投資董事長劉曉龍表示,當前,經濟總量需求依然比較低迷,處于底部狀態,多數行業呈現總量平淡、結構性有亮點的狀態。流動性方面,在4月的關稅沖擊后,全球資金總體的風險偏好回升。A股和港股市場也呈現流動性“結構牛”的跡象,高股息類資產、避險資產、結構性增長的資產,還是市場共識的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高度重視內卷帶來的經濟負面沖擊,一些行業可能會逐步學習電解鋁行業,走出行業的惡性內卷,這可能是未來的機會所在。
對于市場整體,重陽投資合伙人、戰略研究部主管寇志偉并不悲觀。他在近期表示,無論是中國內地市場還是中國香港市場,現在的流動性都非常充裕,港元和美元的短期利率發生了歷史上從沒有過的背離。中國內地經濟和股票市場都在4月份經歷了關稅戰的“壓力測試”,表明韌性十足。這些因素意味著,當前市場的下行風險并不大。和過去幾年不同的是,今年以來中國市場特別是港股市場已經出現了非常好的賺錢效應,港股IPO沉寂幾年后再度活躍,二級市場日均成交額創下歷史新高,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肯定是充滿機會的。在結構上,可繼續聚焦科技創新和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上半年,一些產業已經有了比較好的表現,但其實大的產業趨勢還處于起步階段,其中優質公司的估值仍然非常合理,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挖掘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市場定價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充分。因此,重陽投資也非常重視挖掘好公司在受到事件性沖擊后出現的投資機會,積極布局那些競爭力在中期沒有受到影響的行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