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 鐘國斌
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這一資本市場“穩定器”正發揮日益顯著的作用。據同花順數據統計,自去年10月創設以來,截至7月6日,已有639家(剔除重復)上市公司獲銀行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支持,按貸款金額上限計算,總金額達1450.96億元,其中回購貸款946.97億元,增持貸款503.99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合計有418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東獲回購增持貸款;按貸款金額上限計算,總金額為910.84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自去年10月創設以來,上市公司回購或大股東增持股份,對資本市場穩定、提振市場信心產生了多維度的積極影響。
202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通知顯示,再貸款首期額度3000億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視情況展期。
今年5月,央行宣布將相關工具總額度合并使用,并將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最長期限由1年延長至3年,鼓勵銀行發放信用貸款,同時將上市公司自有資金比例要求從30%降至10%,并將中國誠通、中國國新納入支持范圍。此舉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利用該工具的門檻和成本。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密集宣布獲得再貸款支持。中國化學控股股東獲得工行5.4億元增持融資承諾;京東方A獲得建行18億元股票回購專項貸款;龍佰集團獲得中信銀行9億元回購專項貸款;嘉化能源獲得中行5.4億元回購貸款支持。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兼高級研究員包金剛表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資渠道,滿足了其市值管理的融資需求,使得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回購增持股票。
“回購增持再貸款為資本市場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釋放了積極信號,顯著提振了市場信心?!鼻昂i_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這一工具的創設和使用,有效地穩定了資本市場。
從企業類型來看,獲得回購增持貸款的企業(及股東)涵蓋了A股各類型上市公司,其中民營企業數量最多,合計有410家,占比64.16%;國有企業(包括地方國有企業和中央國有企業)181家,占比28.33%;此外,22家公眾公司、20家外資企業、4家集體企業以及2家其他類型企業也獲得了回購增持貸款。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表示,超六成民企參與,彰顯出政策的普惠魅力與強大吸引力。作為一種金融工具,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能夠提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以幫助上市公司及重要股東更有效地實施回購和增持計劃,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積極回購或增持股份,也向外界亮出企業價值被低估的鮮明旗幟。
從回購增持貸款額度看,回購增持貸款金額上限最高的是東方盛虹,公司貸款金額上限合計達37億元;牧原股份、榮盛石化位居二、三名,回購增持貸款金額最高分別為25億元、18億元。此外,京東方A、歌爾股份、賽輪輪胎等逾20家上市公司(及股東)獲得的回購增持貸款規模上限超過10億元。
從市場表現來看,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已基本脫離3000點的震蕩區間,并成功突破3400點整數關。在今年4月7日,A股市場大跌之際,中國誠通、中國國新兩家央企擬使用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資金達1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