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競相壓價導致的行業內卷,國內不少行業都提出減產措施,減產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不過,記者此前觀察到兩個行業自發減產保價較為成功的案例,可資借鑒。
三氯蔗糖產業近些年快速發展,產品主要供出口,每年都有不小銷量增幅,但是價格波動劇烈:2019年每噸25.83萬元,2020年每噸23.4萬元,2022年因環保政策限制和運費上漲等因素達到每噸38.63萬元。到2024年,由于產能擴張和需求下滑價格大幅回落至每噸14.16萬元。當年8月,國內三氯蔗糖廠家報價已降至10萬元/噸,較2023年同期下降33.33%;同時其行業平均毛利為-1.6萬元/噸,毛利率為-16%。
去年8月28日,金禾實業、康寶生化、科宏生物和新琪安這4家主要三氯蔗糖廠家一起發布調價函,將三氯蔗糖價格從10萬元/噸上調至15萬元/噸,并在一個月內將價格推高至20萬元/噸。
該行業聯合減產為企業自發行為,減產效果明顯,也經受住了時間考驗。近期,三氯蔗糖主流報價為19萬元—20萬元/噸?。
三氯蔗糖去年8月遭遇的情形為行業全面虧損,如今不少行業面臨該窘境。三氯蔗糖減產保價能夠成功,有一定特殊性,核心原因是行業玩家比較少,主要廠家基本壟斷了行業產能。其中一家的產能占比比較突出,能形成帶動作用,聯合減產的主觀愿望比較強烈,聯合減產也比較容易執行下去。
最近,華潤化學、萬凱新材、三房巷和逸盛石化都在縮減20%的PET瓶片產能,涉及產能合計約336萬噸。企業面臨庫存壓力,行業聯合減少生產以消化庫存。上半年出現的虧損讓行業組織起來。截至去年年底,上述4家公司產能約為1549萬噸,集中度達80%以上。
去年該行業主要企業就組織過限產保價,行業環境再度惡化之下,如今是再次聯手應對。
面對產業虧損的窘境,政府曾組織過很多次減產保價,如煤炭、鋼鐵行業屢次出現,經常需要動用行政手段壓減。但很多企業陽奉陰違,減產執行并不徹底,或者報上去的數字減產,但從上下游銷量推算并未減產。這主要是企業之間并不齊心,都想趁別家減產而自家漁利,地方保護成為支撐因素。
行業集中、行業內企業齊心協力是減產能成功的主要因素。如果行業不夠集中,即使頭部企業組織起來減產,其他企業不減產,效果也不會好,還會使得頭部企業將市場拱手相讓。
水泥行業集中度并不算高,但因為運輸距離造成的地域性,限產給企業帶來的利益比較直接,控產保價比較成功,該行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錯峰生產。減產是否能成功,關鍵還要看企業是否能享受到減產成果。
上述甜味劑和PET瓶片行業減產效果明顯,跟行業仍處于上升期也有關系,不斷提升的需求讓減產的效果很快顯現。但也有隱患難解,目前兩個行業一邊限產,一邊還在擴大產能,不安定的因素依然在攪擾。對于增速不佳的行業,化解產能的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