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受環比下降及對比基數變動影響,6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不過,隨著各項宏觀政策加力實施,部分行業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價格呈企穩回升態勢。
統計局首先提到,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帶動部分行業價格同比降幅收窄。
具體來看,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力度加大,落后產能退出和產品品質提升逐步推進,汽柴油車整車制造、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5%和0.3%,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1.9個和0.4個百分點;光伏設備及電子元器件制造價格同比下降10.9%,降幅收窄1.2個百分點;鋰離子電池制造價格同比下降4.8%,降幅收窄0.2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7月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 ‘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治理效能方面取得的成績時專門提到,中國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來。
“內卷式”競爭是導致價格持續低迷的因素之一,也是政策層關注的焦點。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作為2025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對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作出了相關安排。
5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些企業陷入“內卷式”競爭,有的以低價、超低價,甚至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這些都突破了市場競爭的邊界和底線,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必須加以整治。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再次聚焦“內卷式”競爭。會議明確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表示,國內“反內卷”持續推進,有望利好相關行業供需關系改善和價格企穩回升。由此,7月PPI環比將延續下跌,但跌幅有望小幅收斂。
另外,統計局提到,提振消費相關政策加力擴圍帶動部分生活資料價格同比回升。
具體來看,內需潛力持續釋放,高品質生活需求增加,生活資料中一般日用品和衣著價格同比分別上漲0.8%和0.1%;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從行業層面看,工藝美術及禮儀用品制造價格同比上漲13.1%,絹紡和絲織加工價格上漲1.2%,體育用品制造價格上漲0.7%。家用制冷電器具制造、家用美容保健護理電器具制造、電視機制造價格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0.8個、0.5個和0.3個百分點。
提振消費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而以舊換新政策在提振消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制定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專項措施,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用于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從去年的150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地方層面,地方政府近期發布的促消費一攬子舉措中均提及加大力度推進以舊換新。
王青在采訪中表示,生活資料價格中的部分數據改善,顯示消費端回暖對出廠價格有一定修復作用。未來隨著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措施繼續推進,生活資料價格有望呈現改善態勢,對整體PPI的提振作用也會加強。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統計局在當天發布的新聞稿中還提到,新動能積聚帶動部分高技術行業價格同比上漲。
統計局指出,我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系列價格同比上漲3.1%,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價格上漲1.4%,微波通信設備價格上漲1.3%,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價格上漲1.1%,服務器價格上漲0.9%,微特電機及組件制造價格上漲0.6%。
今年以來,高技術制造業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亮點。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5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繼續處于較高水平。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4.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1.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0.2%。
投資端看,1-5月份,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1.6%,增速比1-4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41.4%,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1.9%。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隨著國內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在政策支持和新需求增長的共同支撐下,高技術制造業增速有望保持在較高水平,對相關產品的價格支撐力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