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三季度,傳統海運旺季已經到來,不過中美航運價格卻一度暴跌。
上海航運交易所7月4日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顯示,中國至美西和美東運價分別為2089美元/FEU和4124美元/FEU。對比6月6日運費高峰的美西5606美元/FEU、美東6939美元/FEU,價格分別下跌63%和41%。
此前,美國發動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中美貿易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直到5月,中美暫停90天“對等關稅”讓航運需求高企,港口一度出現“一艙難求”場景。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7月7日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該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集裝箱運輸企業的景氣指數為125.25點,較上季度大幅上升14.93點,升至較為景氣區間;集裝箱運輸企業的信心指數為121.25點,較上季度大幅上升26.25點,升至較為景氣區間。
但該報告也提出,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第三季度預計為108.99點,較本季度下降11.81點,進入微景氣區間。第三季度除干散貨企業的信心指數較本季度有所上升外,其余類型航運企業的信心指數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集裝箱運輸企業信心指數下降幅度最大,較本季度下降10點。
從“一艙難求”到運費下跌,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中美航運“旺季不旺”。
南方財經記者從貨代物流企業了解到,隨著第二季度積壓的訂單出貨完成,新訂單仍在審慎洽談中,市場需求有所回落。一名深圳貨代告訴南方財經記者,之所以出貨量出現回落,一方面前期積壓的訂單出貨后,海外客戶短期內補貨意愿減弱;另一方面新的關稅政策還不明朗,許多美國客戶暫緩下單,持續觀望。
外貿工廠亦是這樣的態度。廣東多名外貿企業告訴南方財經記者,盡管仍有美國客戶主動找到工廠要求出貨,但也在積極尋求其它貨源。
廣東聲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文武告訴南方財經記者,《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后,他感受過短暫的“出貨潮”,當時數十個美國客戶密集向他詢盤,合作意愿非常強烈。但美國客戶的業務量也僅是恢復了一半左右,畢竟此前關稅依然較高。他感受到,近期中美航運價格有所下調。
如此背景下,像聲強科技一樣的外貿工廠,選擇跟更多地區做生意,分散風險。
廣東世泰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維健告訴南方財經記者,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今年整體對美國市場仍持保守穩健態度。“我們大多采取‘邊走邊看’的策略,希望穩中求進。”
吳維健的公司也在積極開拓美國以外的新興市場。“過去我們主要面向美國市場,產品設計和圖文推廣內容以英語為主。而現在進入更多細分市場后,就需要對本地化投入更多精力。例如在拉美市場,主要語言是西語和葡語,我們對產品的外觀、語言等做了調整。”
從航線布局調整可以看到外貿趨勢的變化。就在今年上半年,作為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綜合性樞紐港,廣州港新增了7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外貿航線總數達到179條,連接新興市場的非洲、中東、紅海和東南亞航線密度持續提升。
新興市場航線持續擴容也帶動了上半年廣州港貿易量提升。
數據顯示,上半年廣州港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23.8%,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0.6%,廣州港的主力港區南沙港區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4.6%,增速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區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