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情況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
《公示》顯示,按照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2016—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申報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5〕17號)等文件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委托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開展了2016年至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工作。
圖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相關數據發現,多家車企審核期實際獲得的補助資金均較申請金額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金額最高者減少約1.4億元。
各申報車企五年核減補貼約8.6億元
根據初審情況表格,記者發現,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間,國內車企整體申報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數合計為75814輛,但核定推廣數為54089輛。五年期間,各家車企申請清算資金合計約為29.3億元,但應清算補助資金約為20.7億元,兩者之差約為8.6億元。
以2020年為例,各家車企整體申報推廣數為7917輛,但核定推廣數為5079輛;各家車企申請清算資金約為1.59億元,應清算補助資金約為7835萬元。
圖片來源: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車輛信息表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包括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天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是五年均有獲得補助資金的車企之一,其在2019年申報推廣數為2907輛,申請清算資金8303.5萬元。初審核查后,比亞迪在2019年實際補助的車輛數量為303輛,實際補貼金額約811萬元,較申請金額減少約7492.5萬元。而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間,比亞迪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減少約1.4億元。對此,記者向比亞迪方面進行了求證,截至記者發稿時未獲回應。
其他車企同樣存在相似的情況,比如,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減少約9704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于2020年首次參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該公司申報推廣的車輛為538輛,申請補貼金額約為1120萬元,均符合政策規定。
從核減原因來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為車輛相關憑證不符合清算通知申報要求,二為企業未按有關要求上傳車輛運行數據。
圖片來源: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車輛信息表
“車企新能源補貼申請與實際金額差距較大,多是申報材料或數據上傳不合規導致核減,未必是‘騙補’。但行業早期確實存在個別企業‘騙補’亂象,如今政策嚴格審核正是為了杜絕此類行為。”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專家: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具備“自我造血”能力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補貼政策屬于諸多利好政策之一。
在詹軍豪看來,早期補貼催生了市場規模,如今產業進入成長期,政策退坡能讓企業擺脫“補貼依賴”,聚焦核心技術突破與成本控制,推動行業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市場驅動的穩定發展期。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51.7萬輛和50.7萬輛,同比增速均超過50%。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而到了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
實際上,汽車產業曾出現過“騙補”行為。2016年,財政部揭露了5家涉嫌騙補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涉案金額高達10億元以上。其中,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通過編造材料,違規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等方式,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務,虛假申報2015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131輛,涉及中央財政補貼2.6億元。財政部追回了被上述5家典型企業違規獲取的補貼資金,并決定取消情節最嚴重的一家企業生產整車的資格。
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一直在完善之中。比如,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中提到,需要調整完善補貼標準,從整車能耗、續駛里程、電池性能等方面提高財政補貼準入門檻等。同時,該政策還提到嚴厲打擊“騙補”行為。
圖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
2020年,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堅持“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通過不斷提高技術門檻等措施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明顯進步。
詹軍豪認為補貼政策動態調整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對補貼依賴已大幅降低。技術層面,電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下降,使產品性價比顯著提高;市場層面,消費者認知轉變,充電網絡完善,需求從政策刺激轉向自發選擇。以比亞迪、蔚來等為代表的企業,即便在補貼退坡后仍保持銷量增長,證明行業已具備‘自我造血’能力,正從補貼扶持走向市場主導的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