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集團開始以百萬年薪高調招聘短劇運營崗位。為吸引頂尖人才,京東為該領域核心崗位開出了45K—70K的月薪標準(20薪制),折算年薪可達90萬—140萬元。
招聘要求上表示,根據短劇市場內容流行趨勢,建設短劇IP、劇本的分級體系,提升生產資料采買效率,為好劇數量負責。此外,京東還要求,該職位結合不同短劇內容類型,對用戶畫像及用戶路徑深度分析,協同推薦/產品等多方團隊,共同完成業務增長目標。
無獨有偶,對于短劇頂尖人才的招聘正在各地上演。掌玩以150萬元年薪招募短劇內容負責人,山海開出200萬元年薪招募AI研究院院長,麥芽以3萬月薪招募銷售管理主管,容量以5萬元月薪從北京挖人才去杭州坐班……
據《2024微短劇行業生態洞察報告》發布的數據,據調研估算,目前我國微短劇行業直接就業崗位約為21.9萬個,涵蓋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后期編輯、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預計我國微短劇行業可間接帶動的就業崗位達42.8萬個,微短劇行業總計支撐了64.7萬個就業機會。
為什么對于短劇頂尖人才的招募如此火熱?什么樣的人才是短劇行業所需要的?
行業爭相招攬的第一波對象,就是手握爆款的頂尖短劇編劇。
對頂尖短劇人才的招攬早已開始,隨著京東的加入而愈演愈烈。據此前報道,短劇行業龍頭紅果在4月底更新劇本激勵計劃,單劇本保底提升至5萬—12萬元,分賬比例統一提至20%,并實施“全生命周期”分賬機制,編劇可長期獲得收益。紅果5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劇本分賬總額突破4000萬元,超100部短劇的編劇分賬破10萬元。
與此同時,短劇企業也在努力培養自己的“大腦”。在某招聘平臺搜索“短劇編劇”,不限經驗和學歷的崗位月薪大多在8K—20K,而一些需要3年以上經驗和爆款制作經歷的主編崗位,月薪則已經開到了15K—30K不等。
頭部企業更是求賢若渴。對于短劇主編,聽花島開出的入職月薪已經達到了30K—50K+高分成,要求是5年以上相關行業從業經驗,產出過短劇爆款,可獨立策劃選題并執行,能引入并維護一流短劇編劇,可指導編劇精修稿件。
“招募一個頂尖短劇編劇,相當于招到了一個爆款制造機。”豐行文化CEO李濤對南方財經記者表示。
重金招募爆款制造機的前提是,這個制造機已經制造了許多爆款,并且有源源不斷制造未來爆款的能力。如果他/她能擁有綜合能力,能做到推動業務持續增長,一人帶一整個短劇團隊,那么就會更加搶手。
“編劇、演員、導演,都必須有代表作,才能繼續吃短劇這碗飯。換句話說,以往的爆款是生產未來爆款的必經之路。”一位浸淫短劇行業3年的從業者對南方財經表示。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把下一句話說了出來:“這意味著,很多新人都沒有機會了。”
多位演員和導演也對南方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合作的團隊大多是從2019年、2020年就一起有過工作經驗的“老同事”,演員能夠適應多種角色、導演能夠駕馭多種題材。所以,招募擁有爆款經驗的優秀人才,把優秀人才“掐尖”進自己的碗里,才是重中之重。
“我們急切地需要人才。也歡迎有想法、有技術的年輕人才加入短劇行業中。”楓葉互動副總裁南亞鵬對南方財經記者表示。楓葉互動公司門口經常張貼一張招聘啟事,也不斷有人過來面試。
“短劇的票房在去年已經超過了電影票房,但短劇各方面的收入還沒有達到電影的水平。也就是說,短劇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南亞鵬告訴南方財經記者,“我們現在一個月大概可以做30~40部,每周能穩定上線5~6部,我們希望在年終的時候能夠做到每天上線一部新短劇。”
高強度、快節奏的短劇行業之內,擁有綜合能力的短劇人才是多家公司招募的“當紅炸子雞”,爆款短劇編劇也是多家巨頭爭搶的“千里馬”。在此背景下,IP千金難求,版權之爭也隨之而來。
近日,《歪出一片煙火人間》涉嫌抄襲《家里家外》,《破落宗大師姐》涉嫌抄襲《我不做劍主好多年》,《照殿紅》短劇侵權同名小說……相似的劇情、反轉、爆點,換一些角色,換一個背景,換掉男女主角,似乎就能生產出一個嶄新的“爆款”,圈一波新的錢。
聽花島相關負責人對南方財經記者表示:“我們進行過交涉、投訴、發律師函等,一系列維權操作雖然對涉事方有一定的提醒和震懾作用,但是沒有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
一位中小版權方甚至表示:“我們覺得追溯盜版沒有什么意義,看到了讓大家投訴一下也就算了,還不如認真拍下一部短劇。”
業內人士認為,付費短劇的盈利路徑正是這些鉤子、反轉和爆點,但免費短劇的風行又模糊掉了編劇、導演和演員對于一個精品作品打磨所需付出的時間精力,“很簡單,因為不是用戶付費,所以盜版對于版權方的收入降低不會直接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