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A股早盤下探、午后拉升,走出“V型”,通信、計算機、電子等科技板領漲。
消息面上,英偉達將恢復向中國銷售H20芯片,并推出新款顯卡。當日深市表現強于滬市,滬指雖回落,但仍守住3500點。市場虧錢效應顯著,超4000只個股收跌。
受訪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具備一些牛市初期特征,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等外部因素,仍可能對A股形成擾動,結構性行情或仍是主旋律。若量能突破1.8萬億元或政策超預期,滬指有望沖擊3550點壓力位。
4017只個股收跌
就指數來看,滬指收跌0.42%報3505點,創業板指收漲1.73%報2235.05點,深證成指收漲0.56%。科創50、滬深300微漲,上證50微跌,北證50跌逾1%。
交易量能上,今日全市場成交額約1.64萬億元,比昨日的1.48萬億元,微增0.16億元。虧錢效應明顯,共計4017只個股收跌,跌停股25只;1332只個股收漲,漲停股49只。
格上基金研究員畢夢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今日A股“滬弱深強”,板塊分化顯著。受英偉達恢復向中國出口H20芯片并發布新顯卡的消息刺激,通信、計算機、電子等科技板塊快速沖高,但隨后政策不確定性憂慮升溫,滬指快速跳水;午后科技股再度發力,帶動指數“V”型反轉。
板塊跌多漲少,分歧較大。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僅有6個行業板塊收漲,其中通信板塊收漲4.61%,計算機、電子、家用電器、汽車、傳媒均飄紅。個股方面,新易盛20cm漲停,楚天龍漲停;鼎捷數智20cm漲停,稅友股份、泛微網絡、云鼎科技、用友網絡漲停;遠望谷、鵬鼎控股、中電港漲停;躍嶺股份、上海物貿、神馳機電、濰柴重機漲停。
跌幅不低于1%的行業板塊超過13個,煤炭、農林牧漁、公用事業、紡織服裝、美容護理板塊跌約2%。
“當前市場仍為科技主線主導,結構性機會突出,如算力與AI(人工智能)。”畢夢姌表示,科技股業績爆發,支撐板塊估值。而傳統板塊承壓,煤炭、農林牧漁領跌,周期股盈利下滑,拖累市場整體風險偏好。
im尚藝投資總經理王崢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今日盤中“V型”行情成因,是煤炭、電力等周期板塊受供需寬松預期拖累,疊加公用事業板塊資金凈流出,周期與防御板塊承壓,使得早盤面臨調整壓力。
王崢進一步指出,午后反彈主要受益于AI算力需求及政策催化,其中英偉達H20芯片對華銷售許可落地,推動算力硬件國產替代預期,疊加國內“反內卷”政策壓制傳統行業資本開支,科技成長板塊獲政策溢價。同時,光模塊龍頭中報凈利預增超300%,強化業績確定性和產業趨勢的雙重邏輯,提振市場情緒,增量資金集中涌入科技龍頭,帶動午后反彈趨勢。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對記者分析,3500點既是市場情緒和信心的 “風向標”,也是多空雙方激烈博弈的重要關口。突破3500點通常被視為市場趨勢向好信號,意味著多方力量占據優勢,賺錢效應出現,市場信心得到極大提振,從而吸引更多資金入場,后續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有望沖擊3550點
接下來,A股怎么走?投資者如何持倉布局?
“短期而言,滬指將在3500點附近震蕩蓄勢,若量能突破1.8萬億元或政策超預期,有望沖擊3550點壓力位。”畢夢姌預計,中期在弱美元趨勢、科技政策加碼、中報業績驗證三重驅動下,結構性機會集中在科技成長與高端制造。持倉布局上,建議配置算力與AI方向:優先選擇北向資金連續加倉且中報預增標的。此外,防御性資產能夠對沖波動、抵御周期,待市場方向明朗后再擇機增配其他板塊。
“A股有望繼續延續震蕩上行的格局。但隨著指數進入高位,投資者分歧會有所加大,波動也會繼續加大。”中海基金認為,對于基本面較差的中小盤股票保持謹慎態度。而一些基本面較好、有國產替代邏輯的成長藍籌可能有望受益于中美貿易爭端。展望后市,建議投資者更加關注股票的基本面和中長期行業發展潛力,繼續看好“成長藍籌+紅利縮圈”的雙驅動行情。推薦關注:一是紅利中的電力、電信、公路等現金流較好的板塊;二是受益于擴大內需的旅游休閑、食品飲料、商貿零售等板塊;三是高端制造、國產替代、AI、醫藥等板塊的成長藍籌。
富榮基金表示,短期市場成交額持續放大,做多動能正在積聚。建議穩中求進,重點關注:一是成長賽道,如AI應用、半導體、醫藥等板塊;二是底部區間有拐點預期的板塊,如證券、電新、消費等。
“此次滬指站上3500點主要由銀行等大金融板塊拉動,其余板塊跟漲乏力,反映出市場量能仍顯不足。”寶曉輝認為,若要演變為全面牛市,還需觀察量能持續放大、板塊輪動賺錢效應及政策預期能否形成合力。目前市場具備部分牛市初期特征,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等外部因素仍可能對 A 股形成擾動,結構性行情或仍是主旋律。
王崢提醒,7月密集披露的中報將帶來驗證壓力,高估值科技股若業績不及預期恐首當其沖;若“反內卷”細則不及預期,周期板塊反彈動能受限。操作上,宜圍繞“政策+業績”雙主線精選權益資產,同時兼顧強化防御屬性(如固收和另類資產)的再平衡,通過動態調倉捕捉輪動機會,靈活調整倉位,理性應對波動。
關于持倉布局,寶曉輝建議,一是可考慮電力、高速等基建類紅利板塊,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二是參考港股新消費賽道,可相應加倉IP經濟和寵物板塊。綜合技術面和基本面,未來市場下行風險有限,投資者可將權益倉位適度提升至70%—80%的中高水平,避免踏空,既防踏空、分享上漲收益,又保留余量應對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