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藝文
近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2025年二季度做市商評價結果。
根據二季度做市商評價結果信息,東北證券、開源證券、上海證券排名在前5%,經手費減免比例為100%。與今年一季度相比,在榜單排名前20%的券商中,廣發證券、申萬宏源等名次有所上升。
此前,已有券商在年報中表示:“基于監管機構提升北交所做市業務在分類評級加分中的權重、降低新三板做市業務的權重,公司未來的做市業務機遇主要集中在北交所。”
3家券商獲經手費全免資格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2025年二季度做市商評價結果,評價對象為2025年二季度開展做市業務的券商。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評價指引(試行)》規定,此次有12家做市商獲得了做市交易經手費減免資格。
二季度做市商評價結果顯示,海通證券、中山證券、長江證券、聯儲證券、財達證券、申萬宏源等6家券商排名在前10%~20%之間,獲得經手費減免比例為50%;排名在前5%~10%的券商有3家,分別是國元證券、天風證券、廣發證券,獲得的經手費減免比例為70%;排名在前5%的券商則分別是東北證券、開源證券、上海證券,3家券商獲得的經手費減免比例為100%。
全國股轉公司每個季度都會公布一次評價結果,與今年一季度的結果相比,部分券商的排位發生了變化。
具體來看,排名在前5%的券商未發生位次上的變化,一季度時也是東北證券、開源證券、上海證券。在二季度的最新排名中,廣發證券位次有所上升,從一季度的前10%~20%擠進了二季度的前5%~10%;申萬宏源的排位也是抬頭向上,該券商一季度時并未上榜,二季度的排位則跨入了前10%~20%。另外,還有2家券商的排次出現了下滑。
發展做市業務各有考量
有券商人士稱,多看幾個季度的券商排名就會發現,上榜券商的位次爭奪其實并不激烈,只是出現了相對的變化。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種可能是相關券商的業務在短期內存在一些波動。
該人士稱,上榜的做市商以中小券商為主,可以看出證券行業的競爭正在走差異化路線,“頭部券商優勢明顯,在其他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在新三板做市業務中的投入相對較少,中小券商則乘機在此領域攫取了一定優勢。”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6月30日,國元證券在債券發行文件中表示,公司的新三板做市業務堅持“回歸本源”,交易能力躍升至行業第一梯隊。
今年6月,國信證券收購萬和證券的報告也透露了后者的新三板做市業務信息。萬和證券根據行業前景、公司資質、估值水平和風險收益評估等多維因素優選做市標的,為新三板企業提供流動性,賦能中小企業發展,履行做市商的服務功能,并在此過程中獲取適當收益。
第一創業證券表示,公司根據市場階段性特征調節倉位與組合,堅守做市業務,為優質新三板做市企業提供流動性。截至2024年末,該券商為9家企業提供了專業的新三板做市報價服務。
財達證券則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自2014年7月11日取得做市商業務資格以來,公司已累計做市新三板項目68個;截至報告期末,做市報價項目20個,做市股票期末賬面價值為1.21億元,占期末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比例為0.54%。
持續評估制度實施效果
據了解,《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評價指引(試行)》經過多次修訂,現行版本曾于2020年修訂。
根據做市商評價規則,得分項滿分為100分。其中,做市規模滿分40分,包括做市股票數量和做市股票市值兩個指標,各指標滿分均為20分;流動性提供情況為滿分40分,包括做市商成交金額、個股成交量占比和訂單深度三個指標,各指標滿分依次為20分、10分、10分;報價質量為滿分20分,包括做市商最優報價時間和買賣價差兩個指標,各指標滿分均為10分。
全國股轉公司認為,做市商制度對改善市場流動性水平、促進股票價格發現、形成市場良性循環等具有重要意義,做市商評價工作是全國股轉公司堅持和鼓勵大力發展做市交易的重要制度保障。全國股轉公司將持續評估制度實施效果,研究優化評價激勵機制,堅持開展做市商評價工作,進一步推動做市商制度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