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尚未動工,股價已先行飆升,一場覆蓋華南、輻射東盟的供應鏈革命正在儋州悄然布局。
近日,在家吃飯餐飲行業龍頭企業鍋圈(02517.HK)股價一路飆升,更是于7月2日創下三個月來單日最大漲幅。而引發市場強烈反應的,是其一則發布于7月1日的公告,擬在海南儋州投資4.9億元建設食品生產基地。
而在一個月前,國聯民生證券還發布報告指出,以鍋圈為代表的前期經營承壓企業已現好轉勢頭。其創新門店模型,踐行爆品策略、夯實會員生態建設并驅動同店回暖,門店重回增長區間。國聯民生證券對此給予“增持”評級。
引發市場強烈反應的戰略布局疊加利好的證券研報,鍋圈正迎來經營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填補華南空白 搶灘自貿港機遇
從鍋圈發布的自愿公告來看,其計劃在海南省儋州市投資建設食品生產基地,預計投資金額達4.9億元。公告雖未透露具體產能規劃,但明確指出該基地將“持續推動集團產業生態戰略布局”,并實現“地理位置上覆蓋更廣泛的區域”。
這是鍋圈在全國生產基地網絡的關鍵拼圖。此前,鍋圈通過自建與并購已擁有可覆蓋華北、華東、西南的牛肉“和一工廠”、肉丸“丸來丸去工廠”、火鍋底料專業廠“澄明工廠”及水產類“歡歡工廠”等六家工廠。而海南儋州基地的投建,將填補其在華南區域的空白,完善“華北—華東—西南—華南”的全國供應網絡。同時,儋州基地將顯著縮短對兩廣、海南的冷鏈運輸半徑,降低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
此外,海南自貿港的政策紅利也可成為鍋圈國際化戰略的重要跳板。海南自貿港特有的“零關稅”和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可為食品企業提供獨特的成本優勢。鍋圈儋州基地建成后,不僅可以降低從東盟進口海鮮、熱帶水果等火鍋燒烤食材的采購成本,也為產品出口東盟市場打開便利通道。這一機制將讓鍋圈能構建“東盟原料—海南加工—全國銷售”的供應鏈條,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
強化供應鏈垂直整合 布局國際化跳板
結合鍋圈近年來的動作來看,儋州基地的布局或許是鍋圈供應鏈垂直整合戰略的最新一環。
2024年9月,鍋圈斥資2.46億元收購北海逮蝦記41%股權,實現對這家蝦滑龍頭企業的控股。逮蝦記在滑類產品領域占據領先地位,2023年蝦滑銷量全國第一,2022年整體銷售規模已達10億元;更早的2024年9月,鍋圈在湖北的河鮮加工基地正式投產,該項目一期投資高達15億元,專注于小龍蝦、牛蛙和淡水魚加工。
上述動作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即提升自有產品比例,減少代工依賴。而儋州基地投產后,這一比例還將持續提升。
儋州基地對鍋圈而言,更深遠的意義或在于國際化突破。公告中提及的“覆蓋更廣泛區域”,事實上已透露出公司對東盟市場的戰略布局意圖。海南作為面向東盟的門戶,將為鍋圈試水東盟預制食材市場提供絕佳跳板。
儋州基地建成后,鍋圈可充分利用海南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將國內成品經海南出口至東盟,并憑借在家火鍋和燒烤領域的成熟產品線,在飲食習慣相近的東盟市場復制國內的成功經驗。此舉也將為鍋圈的全面國際化進程積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