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鈞達股份(002865)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億元至-3億元,主要原因是受上半年光伏產業鏈階段性供需錯配、價格下行影響,產品盈利能力暫承壓。盡管面對行業周期性調整壓力,公司仍在全球市場拓展、核心技術突破及資本運作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展現出作為中國光伏電池頭部企業的堅實韌性與全球戰略定力。
海外銷售占比突破50%,全球化戰略成效顯著
面對行業景氣度波動,鈞達股份選擇主動突圍。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續推進“全球化+技術升級”雙主線策略,業務布局和收入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公司海外銷售占比大幅躍升至51.90%,較2024年23.85%的全年占比幾近翻番,彰顯出海外市場對其高效電池產品的強勁需求。
近年來,鈞達股份圍繞“全球銷售+產能出海”布局,持續完善亞洲、歐洲、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市場網絡,并已成為印度、土耳其等海外市場領先的電池片供應商。上半年,公司進一步推進土耳其高效電池項目,探索本地化產能與客戶綁定模式,積極融入區域產業鏈,為構建全球交付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供給側改革推動行業重估,技術龍頭迎戰略機遇
在全球市場拓展成果顯著的同時,鈞達股份所處的光伏行業也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調整。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持續增長,僅中國新增裝機量就達197.85GW,同比增長150%。與此同時,受制于前期產能集中擴張的滯后影響,行業整體仍面臨階段性產能過剩的問題,產品價格持續下探,企業盈利承壓。
面對這一局面,國家政策導向迅速轉變,旨在扭轉“低價競爭、過度擴張”的內卷趨勢,引導行業回歸健康軌道。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緊接著7月3日,工信部召開制造業企業座談會,再次點名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現象,強調加強規范引導、推動優勝劣汰。
市場人士分析,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光伏行業供給側有望迎來結構性改革,將推動行業從“以價換量”的粗放式擴張,向“以技促質”的高效化、集約化方向轉型。從長期視角看,具備技術優勢、效率優勢和全球交付能力的龍頭企業將率先受益。
鈞達股份正是這一輪轉型中的典型代表。公司在N型TOPCon電池方面市占率全球領先,圍繞半片邊緣鈍化、柵線細線化、光學性能優化等工藝持續提效,并積極探索BC、鈣鈦礦疊層等前沿技術路徑。隨著政策推動落后產能加速出清,公司有望依靠高技術壁壘和成熟客戶基礎,在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迎來市場份額擴大與盈利能力修復的雙重利好。
A+H資本平臺聯動,全球估值通道持續打開
除了業務與技術的雙輪驅動,鈞達股份在資本層面同樣實現了重要突破。2025年5月8日,鈞達股份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募資凈額達12.9億港元。6月3日,公司H股被正式納入滬深港股通標的名單,成為近期為數不多實現“A+H+入通”三位一體布局的新能源企業。多家機構認為,港股通的南下資金將有效提升公司H股流動性與估值中樞,疊加國際化資本平臺,公司有望獲得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關注。
盡管當前行業仍處于調整周期,鈞達股份正以全球視野與技術積淀穿越行業波動。展望未來,鈞達股份有望持續推進海內外業務協同與技術布局優化,圍繞“高效率+全球化+資本驅動”三大支點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