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硬件革命席卷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進程加速,豪鵬科技(001283)正迎來戰略升級的關鍵節點。
豪鵬科技董事長潘黨育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產能整合完成、高端產品持續放量的雙重驅動下,公司未來3至5年將以打造“AI+固態”電池為核心,堅定不移走技術創新和大客戶戰略,在包含智能穿戴、機器人、低空經濟等在內的萬億級“AI+”賽道建立技術壁壘。
證券時報記者:豪鵬科技在消費類電子領域深耕了二十余年,未來會有什么樣的戰略定位?
潘黨育:豪鵬科技在消費類電池領域二十余載的深耕,為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客戶基礎,并將“SQDC”產品理念深刻在公司的發展基因,“SQDC”即產品的S(Safety)、Q(Quality)、D(Delivery)、C(Cost)。面向未來,我們認為消費電子的能源需求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范式革命,驅動因素正是AI技術的爆發式落地和電池綜合性能的剛性升級。因此,公司未來的戰略定位將實現進一步躍遷:公司將從傳統的消費電子電池制造商,全面進化為“AI+固態”核心能源解決方案的引領者。
這個定位的升維,源于公司對市場與技術雙重趨勢的深刻洞察。在市場維度,公司將戰略重心深度錨定AI驅動的新一代智能終端。從正在爆發的AI眼鏡、AI玩具、AI耳機、AR/VR/MR設備,到即將進入家庭和商用場景的機器人、無人機等,這些新興設備對電池的續航時間、安全性、形態適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催生了增量空間和價值門檻。在技術維度,公司將堅定不移地做好固態電池的研發及應用落地,將其作為破解AI端側硬件“安全—性能—體積”不可能三角的關鍵鑰匙。通過構建從液態高硅、半固態到全固態的階梯式技術矩陣,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能源解決方案的革命性突破,為全球頂尖的AI端側硬件伙伴提供安全、可靠且具備顯著差異化的核心動力支撐。
證券時報記者:為什么要全面聚焦于AI領域?您對AI+固態電池的市場空間有什么樣的預測?
潘黨育:全面聚焦AI領域是我們基于對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帶來的產業革命新機遇作出的戰略布局。科技的進步催生更多智能化、便捷化的需求,其中諸多應用場景都需要高性能電池的支撐,同時電池性能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體驗,因此豪鵬有責任、有使命與客戶一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電池產品解決方案。
AI是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固態電池是新一輪的能源革命,二者的疊加將會帶來行業的重新洗牌,下游的市場空間正從“潛在藍海”加速轉化為“剛性需求”。以AI眼鏡為例,市場預測2025年全球銷量預計突破550萬臺,增速達135%;而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終端更將打開萬億級的市場空間。
證券時報記者:成為AI+固態電池的核心供應商的具體步驟是什么?有哪些重大戰略行為?
潘黨育:豪鵬成為AI+固態電池核心供應商的路徑規劃,本質是一場“技術—產能—生態”三位一體的階梯式躍遷。公司正構建從技術底座、場景滲透到固態產業化的閉環。
首先,以前瞻技術研發夯實根基。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類電池解決方案提供商,很早就開始布局消費類固態電池技術的開發,現已全面覆蓋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在內的三條主流固態電池路線,技術底座足夠厚。
其次,產能方面,隨著公司原本分散的產能完成向潼湖新工業園的歸集和整合,規模化優勢進一步凸顯;同時,公司針對“AI+”的新場景業務,已完成了方形鋼殼疊片的專用產線建設。同時在現有產線匹配固態電池、高硅含量電池的設備升級,當前的產能配置能夠有效滿足公司可預見范圍內“AI+”相關業務的增長需求。
最后,全面卡位“AI+”的多重爆發場景。2025年第三季度起,公司將正式向多家國際頭部客戶量產出貨AI眼鏡電池,并同步推進機器人、機器狗等產品量產出貨。公司正以優質客戶儲備錨定市場需求、量產反饋推動技術持續迭代,在“AI+”眾多細分產業爆發前夕構筑豪鵬科技不可替代的壁壘。
證券時報記者:您提到固態電池的發展代表未來,豪鵬科技在這方面有什么先發優勢?
潘黨育:固態電池之于AI端側硬件,如同血液之于生命體。它決定了智能硬件的活力邊界與安全底線。公司的先發優勢是長期在應用場景、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上的自然沉淀。
豪鵬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先發優勢體現為:技術性能指標領先包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產業化進度超前,目前半固態已實現商用,全固態預計2026年試產,以配合終端品牌客戶的AI新產品預研;場景覆蓋深度綁定AI浪潮,核心壁壘在于通過技術綁定終端創新,以消費級應用為支點撬動機器人、低空經濟等萬億級市場,為AI端側設備的能源需求提供了兼具落地性和前瞻性的解決方案。
證券時報記者:豪鵬科技在邁向AI+固態電池的核心供應商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
潘黨育:消費類電子行業的終極競爭并不在于規模的比拼,更多在于技術儲備的厚度、創新的適用度以及與客戶共生的深度。所以公司堅持錨定戰略性大客戶需求,并非僅僅追求大客戶的規模性訂單,而是以頂尖客戶的嚴苛需求驅動公司技術持續突破,與客戶共同引領行業的技術迭代,并以此不斷夯實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如前所述,豪鵬邁向“AI+固態”電池核心供應商的核心策略,是完成從“供應商”到“產品聯合定義者”的升維,這不是被動響應客戶及市場的需求,而是需要主動與客戶一起基于應用場景做好產品定義、做準產品定型。目前豪鵬科技在AI端側的卡位良好,是多個頭部客戶在AI端側領域主力合作伙伴,已經與AI眼鏡、AIPC、AI玩具領域多個世界500強頭部客戶有產品合作,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將陸續發布。公司將堅持以技術領先為矛、產能規模和靈活性為盾、客戶協同為軸,構建自身不可替代的產品能力,從而吸引更多優質戰略大客戶與公司攜手同行。
豪鵬科技以“All for AI”硬件結果為導向,同時在研發和智能制造端正在積極推進“All in AI”的戰略,包括在材料創新、電化學體系平臺搭建、產品的測試和驗證、精益生產和數字化制造體系的打造等方面都積極引入AI工具和合作伙伴一起協同來全面提升效率。
證券時報記者:您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預期如何?
潘黨育:豪鵬的業績拐點是產能整合完成、產品結構優化、技術附加值提升的動能共振結果。2025年中報預告凈利大幅增長,印證了公司在追求高質量發展及盈利修復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展現了公司AI+端側硬件領域的戰略前瞻性布局正在轉化為實際的經營結果。隨著下半年各類“AI+”新興產品的量產出貨,公司盈利的進一步修復也會愈發明顯。
當前,公司確立“All in AI”的戰略,在堅持深耕消費類領域,不斷提升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供應份額的同時,前瞻性布局 “AI+固態”的賽道,緊抓AI端側硬件升級帶來的電池技術全面革新機遇,驅動高附加值高毛利率的產品比重進一步提升,持續夯實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公司的業務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