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從螺絲釘到發動機,從傳統機械部件到智能化電子電氣系統,功能各異的汽車零部件,共同支撐起整車這個復雜的“移動機器”。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強勢崛起,正在加速融入并重塑全球汽車工業體系。
最新發布的2025年度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顯示,中國有15家企業強勢上榜。新能源賽道“手握王牌”,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集體入榜,驗證了中國對全球動力電池產能與技術方面的掌控力。此外,智能座艙、密封件、汽車內飾等細分領域也有中國企業上榜,顯示出中國零部件產業從單一優勢向多領域協同發展邁進的新趨勢。
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商的崛起,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同頻共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國,為本土零部件企業提供了快速迭代的應用場景和政策沃土。加上我國強大的規模化制造與成本控制力,共同夯實了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全球競逐中的相對優勢。
“硬幣的另一面”同樣值得警醒。多數中國企業集中于中游制造和特定細分領域,在基礎材料、底層軟件、原創性技術積累方面,有待補齊差距。相對于德日美巨頭仍然占據榜單頭部,中國企業在發動機管理系統、高端變速箱、高端芯片等核心部件領域,仍有待贏得更強的存在感。此外,在“反內卷”背景下,面對全球競爭,產業鏈協同亦應重視,如何通過整合提升規模效應和技術合力,也值得思考。
產業競爭不僅是營收排名的角逐,更是技術話語權與產業鏈主導權的爭奪。只有誕生更多的“隱形冠軍”,才能支撐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全球舞臺領跑。也只有不斷突破“隱形天花板”,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才能從零部件大國邁向零部件強國。
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直接改變了全球競合格局。這是我們為世界汽車產業發展和綠色轉型貢獻的“中國力量”與“中國方案”。這種新的發展范式,值得為更多中國其他產業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