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成都餐飲行業科技智能發展創新研討會召開,餐飲連鎖品牌、供應鏈頭部企業、行業數據分析專家、烹飪技術傳承顧問等行業人士參會。
當前,餐飲行業面臨著高房租、高能耗、高人工成本等“三高”問題,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已經是餐飲行業繞不開的趨勢。
會上,四川熊喵大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熊喵大師”)提出“智慧廚房全鏈條解決方案”,利用AI數字菜譜和智能炒菜機器人,主控烹飪環節,解決中餐出菜不易標準化、菜品品質差異大的難點。此舉可為餐廳經營提供數據支撐,提升經營效率,試點門店出餐效率可提升4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40%。
萬億中餐市場面臨洗牌
2024年,餐飲行業有所回暖。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全國餐飲收入近5.6萬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紅餐產業研究院在《川菜發展報告2024》中預計,2024年中式正餐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6萬億元。
事實上,這塊萬億市場大蛋糕看似誘人,但這也是一個極為分散的市場,要在餐飲行業中“活下去”卻并不容易。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中國餐飲品類發展報告2025》顯示,近年來,我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進程持續加速,連鎖化率從2020年的15%穩步上升至2024年的22%,并預計在2025年進一步提升至24%左右。
不過,我國中式餐飲的連鎖化率還非常低,以CR5標準來看,中式正餐僅有1%,中式休閑餐為5%,中式快餐則為2%。今年5月發布的《2025中國餐飲市場全景圖及趨勢展望》預計,五年后,中國餐飲市場的連鎖化率將超過40%。
從門店表現來看,中式正餐的經營數據也在過去5年中發生著巨大變化。由雀巢專業餐飲、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歐睿國際聯合制作的《2025中國中式餐飲白皮書(精華版)》報告詳細分析了其中要點:2020年到2024年間,中式正餐的門店數從124.8萬家增至139.5萬家,年復合增長率2.8%;受消費者消費習慣變化影響,客單價逐年下降,客單價從56.4元跌至53.5元,年復合增長率-1.3%;店均出品數量從120—150下降至70—90,降幅約四成。
從上述行業數據可以看出,在中式餐飲行業整體向連鎖化發展的同時,門店數量增速慢,客單價下降,門店出品數量大幅下降,中餐市場未來將面臨著行業的大洗牌。
在這萬億級的中餐市場中,川菜門店數占比超過10%的菜系,市場規模超1300億元。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也相當重視川菜、川調的發展,積極推動“蓉品出川”、“蓉品出海”。2025年3月,《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正式出臺,明確鼓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提升餐飲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鼓勵川菜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提升門店綜合效率30%
在研討會上,川商總會執行秘書長唐俊表示,川菜作為中餐最主要的菜系之一,以豐富多變的美味享譽全球。不過,川菜的豐富性在過去也提高了其標準化、規模化的難度,烹飪方法復雜,人才培養難度大周期長,都制約著川菜和四川中餐類企業的更快速發展。
上述痛點困擾了整個中餐行業幾十年,不過隨著數字技術和科技的發展,也為餐飲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題思路,即把菜還原成數字。
據悉,熊喵大師已研發推出了全國首個智慧廚房全鏈條解決方案,其中的核心便是AI數字菜譜和智能炒菜機器人。
熊喵大師創始人黃天勇表示,AI數字菜譜相對于現在市面上的數字菜譜而言是整體升級。就具體產品而言,其所需的食材、配料、烹制方法被反向解構為數據組合方式,形成數字菜譜,從而讓菜品變成可標準化的產品。
在此基礎上,四川熊喵大師的數字菜譜通過與章魚小數據合作,具備了AI的大數據分析處理與學習能力,從而令餐廳的運營數據和后廚的產品數據聯動打通,真正實現從產品研發、挑選到餐廳運營的數字化分析和決策,甚至可以協助餐廳經營者調整菜單和菜價,大大提高餐廳的經營能力。
“智能炒菜機器人是解決方案落地的終端設備。”黃天勇介紹,盡管目前市面上已有許多炒菜機器人,但大多都是采用虛擬算法技術,來模擬推演鍋內溫度,并下發后續指令。熊喵大師產品核心競爭力在于原創研發的實時溫控技術,是在真實溫度下操作,而非在數據推演的理論溫度中炒菜。
根據黃天勇的規劃,智慧廚房全鏈條解決方案將從川菜入手,先跑通設備落地、AI數字菜譜研發運營、供應鏈協同、新質勞動力培訓就業創業等關鍵環節,再進行技術標準的全球化。
黃天勇透露,該設備與AI數字菜譜目前已服務全國100多個餐飲品牌、1000多家門店,業務覆蓋中餐、火鍋、粉面、酒吧、電競酒店異業等多類業態,并拓展至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20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試點門店出餐速度從以往5~10分鐘一道菜,提升為平均2~3分鐘可出一道菜,出餐效率提升40%以上,人力成本降40%,廚房面積壓縮30%,秒級能耗監控使食材浪費降低25%,門店綜合效率提升超過30%。